——摘自《森田疗法与新森田疗法》 大源浩一 大源健士郎著
在森田疗法的理论结构及治疗实践中(如说理,谈话,指导写日记等)都使用了一些特定的用语,其中有些来源于佛教。森田在治疗过程中往往给这些用语赋予多种含义。现将森田疗法中常用的词语简要说明如下:
● 不仅用脑筋去理解,而重要的是通过实践行动去理解 只是思考,什么也不会产生,要行动,要不断做出成绩,要通过亲身体验去理解。
● 顺其自然 对出现的情绪和症状不在乎,要着眼于自己的目的去做应该做的事情。“对待不安应即来之则安之”,“对情绪要顺其自然”仍然去做应该做的事情。而不是,如果出现了不安就听凭这种不安去支配行动。髙良先生医院的医院刊物叫“顺其自然”。
● 欲想以浪平息一浪,反而波浪叠起 意思是说如若企图一浪平息一浪,反倒会出现更多的波浪,极力要消除症状,结果反而接二连三地出现新的症状,最后弄的不可收拾。不要光想着治病,首先要成为一个有益于他人的人,把治病看成一件小事。
● 外表自然,内心键康 意思是说,象健康人一样地生活就能健康起来,神经质者总是希望先消除症状(改善情绪),然后再恢复到健康的生活,这样做永远不能有健康人的生活。对情绪不予理会,首先要象健康人一样去行动,这样,情绪自然而然就变成健康的情绪。《徒然草》书中也有这种说法。
● 家庭式疗法 森田曾把日本式的家庭作为治疗神经质患者的场所。治疗者与患者的人际关系如同父母子女之间的关系。森田本人就曾把森田疗法叫做家庭疗法。
● 情绪为准则(情绪中心) 是指注重情绪的生活态度。情绪本来不受自己的意志所支配。这种看重情绪的生活态度是神经质者所共有的。森田疗法要求“对于不受意志支配的情绪不必予以理采,让我们重视符合自己心愿的行动。当患者认为自己有病,并对症状感到精神负担时,医生就告诉患者:这不是症状,只是一种“情绪”能体现你的价值的是——行动和达到的效果。 这是大原经常讲的话,他重视着眼于行动的生活态度。
● 你笑会使众人笑,你哭只是自己哭。 这是大原经常使用的,乌鲁夫的一句话。与“外表自然,内心健康”意思相同。
● 恐怖突发 越是想要摆脱恐怖,恐怖心理就越发厉害。这如同深夜中一个人步行在一个墓地,如果怀着恐怖的心情硬着头皮走下去,有些恐怖感也算不了什么。然而由于过分害怕吓的跑了起来,那种恐怖心情就会大大加剧。因此在产生恐惧时要毫不退缩,宁可有恐惧心理的存在。
● 形外(会) 形外是森田正马的雅号。所谓形外就是精神的意思,神经质全愈者的座谈会也曾叫做形外会。它成立于1929年12月1日。该会并不是由森田召集的,而是由接受森田治疗的人所组成一个类似联谊会的团体。其活动内容,用森田自己的话说,就是“根据大家的爱好,可以去郊游,可以请来说书人,也可以请名人演讲但随着活动次数的增多,便明显的表现为为出院者进行病后康复和对尚未全愈者提供生活指导的倾向。
● 行动为准则 唯有行动和这种行动的成果才能体现一个人的价值。—个人即使想法有多么高尚,若是偷窃他人的东西,那就是盗贼;反之,即使多少想过坏事。若肯帮助别人,就会被看成是好人。舆论的评价就是如此。这就是“与其想,不如做”。从这个意义上,森田对情绪要既来之则安之,要为实现既定目标去行动的生活态度,称作行动为准则。
● 心随万境变,变化之处实幽玄 这是摩攀罗尊者的话。意思是:人的心境随着境遇不同而千变万化,甚至可以说:这种现象实在是玄妙。在森田疗法中它赋予的含义是“情绪就象天气一样容易变化;情绪恶劣时不要悲观,情况顺利时也不要高枕无忧,要着眼于行动努力去干。”
● 作业疗法 绝对卧床结束后(即“起床”以后)立即进入作业期,作业是由最初的简单轻体力劳动逐渐向重体力劳动过度。其目的是:(1)人本来就是要活动的,要让患者体会到,即使有症状也可参加劳动。通过劳动,减轻症状的痛苦。(2)通过劳动使患者由自我防卫和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变为外向化,更实事求是。
● “神经质”杂志 是自1930年起以森田为核心发行的月刊杂志,森田死后一直持续到1941年,是一种珍贵的文献资料,上面发表的有以森田为核心的森田学派的论文,治愈的病例,形外会活动的报导。患者来信和投稿等等,另外,从1950年到1967年还出版过以高良为代表的同名学术刊物,它每年发行两期,刊登学术论文(主要是与森田疗法有关的文章)。
● 唯事实为真实 意思是“只有事实才是真实的”。它是以情绪为准则相对应的词。对无能为力的客观亊实,就要承认自己无能为力与顺从自然是同义语。
● 顺从自然 与“顺其自然”同义。不是要屈服于大自然的意思,而是说,对于由不得自己的事情,即使怎样着急也无济于事,同样自己的心情受现实的影响,这时就应该老老实实地接受现实。自己的情绪好也罢,坏也罢,唯有行动要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
● 思想矛盾(恶智) 所谓思想矛盾是指“应该如此”的想法与“就是如此”的事实之间有矛盾。与佛教所说的“恶智”具有同样的内容。据森田说,我们的主观与客观、情感与知识、理解与体验经常互相矛盾。这是理性认识上的方法错误,它总是错误地认为凭着合理的、合乎逻辑的理性能够解决不合情理的情感方面的问题,并试图解决这类问题。
● 死的恐怖 生的欲望是积极方面的精神动力;与此相反,死的恐惧则可以说是一种消极方面的精神动力。虽然二者同属于动力,但方向不同,因此其表现形式也完全相反,就是说,如果一个人表现出强烈的“生的欲望”,他就会具有健康人的生活态度;而当“死的恐怖”明显时,就会成为神经质。二者不是对立的概念,毋宁说他们是相互协调的,偶尔还会彼此交替。从这个意义上,森田疗法是把“死的恐惧”转向“生的欲望”的一种操作。
● 温顺 是指一种顺从老实的态度,但它不同于盲从。有这样一个例子:一次森田对一位神经质患者说:“你要是照我说的去做,病就会好,怎么样,你做不做?”患者回答说:“好的,怎么做都行。”于是森田说:“那么你现在就原地转三圈儿,然后给我鞠躬。”患者照他说的做了。据说森田告诉他:“你这不是温顺,而是盲从。如果是真正温顺的人,他会因为感到害羞而停止,或者会说“这家伙真有点……”,或抓抓头。而你这样做是被曲解的“必须要温顺”所束缚。
● 主观虚构性 这是高良提出的问题。神经质者很难自己冷静、如实地做出客观判断。这由于患者受到疑病情绪的影响。其判断往往被情感色彩所歪曲。因此,患者在叙述症状时,往往内容与事实明显不一致。髙良把这叫做神经质者的“主观虚构性”。
● 纯真的心 意思是坦诚的心,富于人情味的心。按照森田疗法的观点,“越是坦诚的人,治愈得越快”。
● 对于症状,你越躲,它就越来,越对抗它就越重 这是大原常用的话,是说症状应该顺其自然地接受。
● 神经质(症) 森田把森田疗法有效的各种神经症叫做神经质。但另一方面,他也把神经质这一名称用来表示一种性格特征。森田把神经质者同其他精神障碍者严格区分开。可以设想,他所以使用这一病名还是性格特征的模糊概念,因为他有一个信念:“神经质不是病”。然而高良则把神经质看成是神经症的一种类型,把它叫作神经质症,把神经质用来表示性格特征。至今有多数学者在使用这一名称时,仍然沿用森田的本来含意。由于这样缘故,也有学者强烈主张,在使用“神经质”这一名称时,应用“森田神经质”。
● 尽性 有这样一句话,叫作“要尽己性,尽人性,尽物性。”所谓“尽己性”,就是要真正明确自己的状态,怀着生的渴望去过积极的生活。为实现自我从现在做起,奋发努力。所谓“尽人性”就是要肯定別人应有的价值,发挥他的长处。所谓“尽物性”,就是要看准每件事物的存在价值,提高它的价值。
● 精神拮抗作用 精神拮抗作用也是症状顽固的原因,特别是强迫观念中,这种心理活动作用很大,把自己的某种身心现象视为于己不利或令人不快的东西,企图加以排斥和否定的态度,例如,当自己意识到在众人面前感到恐惧时,想要排斥恐惧,必须平静,但又做不到,因此总想把不可能变为可能的矛盾心理就会成为强迫观念的原因。结果由于这种机制,增强了精神交互作用。
● 精神交互作用 对神经质的发病有决定性作用的是疑病性基调,对于症状的发展有决定作用的就是精神交互作用。对某种感觉如果过度注意,对那种感觉就会变得敏感,对这种敏感的感觉越来越注意并会使之固定,这种感觉与注意进一步相互作用,越来越形成感觉过敏的精神过程。
● 生的欲望 这一概念是森田的基本指导思想之一。“生的欲望”通常被解释为,人类总希望自己不断向上,不断发展的一种欲望。但分析一下森田的文献,可以发现其中包含以下的种种愿望:①不想得病,不想死,想生存;②想活得更好,不希望被人看不起,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3想多知道一些知识,想学习;④想变得了不起,想得到幸福;⑤想提高和发展等。这种欲望可以说是一种积极的精神动力,精神健康的人,无论谁都有很多这种欲望。
● 绝对卧床 作为森田疗法的第一阶段,通常都使用绝对卧床这一过程。这一方法让患者躺在单人房间里的床上,除洗脸、大小便和吃饭外避免一切外界的刺激,其效果是:(1)精神分裂症青春型患者和意志薄弱性人格障碍者不引起情感改变,这可作为对这类病的鉴别诊断;(2)身心得到安静;(3)烦恼立即消失;(4)使患者产生活动的欲望,从而为下一步的作业期做好准备。时间大约为一星期。
● 是空 这是森田正马原来的雅号。
● 啐啄同时 指治疗时机成熟。来源于,当鸡蛋中的小鸡即将孵出时,母鸡从外面啄蛋壳的动作同小鸡从蛋里面破壳的动作同时发生,在使用森田疗法的专家中,有人使用“嘴啄同时”,“碎啄同时”,这种说法字典中找不到。
● 有大疑才有大悟 越迷惑越好,越怀疑越好这种矛盾心理越厉害,领悟就越大。
● 体验疗法 在森田疗法中重枧通过亲身体验去认识事物。不是只靠思考去认识,要通过自身的行动体验去认识。由于重视这一点,也有人称森田疗法为体验疗法。
● 协调 在森田理论中,一般没有对立概念。就以“生的欲望”和“疑病性”为例,乍看上去,使人觉得是对立的概念,其实在人格中保持协调。“协调”这一概念往往被人忽视,而它是森田人生观的体现。森田追求的人生目标,总的来说,就是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和领域中成为一个“伟人”。他对自己在该领域中的知识有绝对的自信心。在他看来,一个健康人要谋求地位、获得财富,并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树立起要成为一个“了不起的人”的人生奋斗目标乃是人之常情。但其内在,需要经常保持一种“协调”。无论怎样想要得到财富、得到地位,如果没有“协调”(即若是成为非社会性的或是反社会的)那他就根本不可能成一个“了不起的人”。
● 通信指导 对那些因路途遥远而无法前来医院的患者,必要时采用通信方式进行生活指导。具体做法参照日记指导。
● 适应不安 这是高良提出的概念。高良认为森田所用的疑病性基调这一概念模糊不清,于是便提出了“适应不安”这一概念,以取而代之。高良认为,所谓“适应不安”就是感到无法以自己的现状去适应环境从而出现了不安,从这一意义上说,适应不安就是一种症状,严格地说,它同疑病性基调有不同的内涵。
● 束缚 在森田的理论中,通常把引起神经症的冲突、发生的机理用“被束缚”或“注意”来解释。就是说,冲突心理的产生,就是经常提到的“由于被束缚”、“过度注意”那样的自身原因所引起。根据新福学说,导致“被朿缚”和“注意”的个体因素,不能只单纯看成是疾病恐怖、对死的恐怖的单纯本能反应,更有复杂的因素。除对疾病、死和异常的恐怖之外,还与完美欲、优越欲、罪恶感和良心的谴责等有关。
● 突然悟道(佛教一译者注) 恍然大悟。在森田疗法的治疗过程中,患者的某些症状,有时会因某种突然的原因,一下子从困扰中解脱出来。
● 为值得烦恼的事而烦恼 这是弗郎克尔的一句话。意思是,不值得去烦恼的事,烦恼也没有用,值得烦恼的,不妨为之烦恼。
● 天天是好日 这是云门禅师的一句话。意思是,如果工作、学习一天之后,感到过得很充实,那就是好日子;如果没能过得充实,那就是坏日子,至于这一天的情绪如何并不重要。
● 日记指导 是让患者把每天的生活写成日记,医生通过日记了解患者的生活状况,同时给予评价,以此鼓励患者努力向上的方法。通常对住院患者每天的日记都进行评价指导。对门诊患者一周进行一次,日记的内容着重于记录一天做了些什么。
● 人若有生活的目标,就能承受一般的困苦 意思是告诫人们:“活着要有目的”,这是大原常说的一句尼采的话。
● 人是在不安中生存 这是萨尔托尔的一句话,意思是,人本来就是不安的”,与不安常在是同义词。
● 睡眠的多少,要顺其自然 如果身体需要睡眠,即使在火车上也能入睡,在极端的情况下,甚至能边走边睡。与此相反,如果身体不需要睡眠,无论在床上躺多久也还是无法入睡。要紧的是情绪要放松。对于睡眠的多少,要顺其自然,只要睡上5~6个小时,精力就会得到恢复,足以坚持第二天的工作。
● 耍小聪明 指玩弄小花招。所谓没有私心,意思是指纯真的心。
● 烦恼即解脱 即使内心烦恼也不要企图逃避,毋宁任其烦恼。这样,烦恼的心情就会消失,即解决问题的办法自然也就有了。
● 日新又月新 尽管看上去,每天的生活内容千篇一律,但今天和咋天总是不一样,今天就是新的一天。今天比昨天,明天比今天应该过得更充实。
● 疑病性 与“死的恐怖”是同义词,是指神经质者产生疑病(疑病症,病包)。森田认为,表现在神经质者身上的疑病同其他疾病引起的疑病相似却又不同,因此给它取名为疑病性。其原因是因为,与其它精神障碍者相比,神经质者有强烈的“生存欲望”。森田认为,稻荷神社牌坊上的红色和邮筒的红色尽管都是红颜色,但在本质上却不是同一种红色同样,神经质者的疑病也不同于其它疑病。
● 疑病性基调 森田曾研究过神经质的发病,他不认为这种病人的动机有什么特殊性,因此他认为导致神经质发病的最重要的乃是病人的素质,所以便把它叫做疑病性基调。疑病性基础是森田的一种假说式的概念,虽说它是一种先天性的素质,但却不是一成不变的,它能随着环境(如父母的养育态度)的变化而变化(虽然有些学者把疑病性和疑病性基调视为同义语,但如果仔细考虑一下疑病性和生存欲望之间的关系,想一想森田的素质论,就自然会把两者区分开来)。
● 疑病性体验 是触发森田神经质心理机制的重要因素森田认为,它是日常生活中的一种偶发性体验。也就是说,对于诸如种种身心方面的不快。人际关系上的失败,社会活动中的不如意等等的情况下,对自己的身心状态或机能不得不进行自我思考的种种体验。因此,森田神经质者中,没有可理解的理由而发病的人意外地多。
● 不安常在 人要活着,总会伴有不安,期望越大,不安就越甚,不安是必然存在的。你要摆脱不安,它却穷追不舍,你和不安抗争,它就一味地加剧。对于不安应该是来者不拒,顺其自然。继续做自己该做的事。
● 不安心即安心 即使感到心神不安,如果能毫不惊慌失措地泰然处之,那么这种不安就会逐渐消失,即使有不安也如同没有一样。
● 不过问疗法 这也是一种技巧,把患者有关自己症状的主诉,只当作是“一面之词”,“—面之理”,尽量不予采纳,而是尽力让患者通过行动去获得某种体会。可以说绝对卧床就是这种技巧的象征性形式,是森田疗法特色之一。
● 平常心乃道 这是南泉禅师的一句话。意思是无私欲的坦诚的心即人所追求之道。赵州(赵州系南泉禅师的弟子,赵州从念禅师一译者注)问南泉:“何为道?”泉曰:“平常心乃道”。在续古今和歌集中也有记载说:“若诚问佛之道,乃世上平常之心也”。
● 防卫单纯化 这是高良倡导的槪念。当一个人感到自己的心身状态不利于自己生存时,谁都会产生一种不安情绪(即高良所说的“适应不安而对于健康人来说,这种不安通常不会局限于特定的对象。但对神经质者来说,这种不安的情绪往往强烈地表现为针对一定的对象,除疾病、天灾、事故、经济问题、人际关系等之外。由于自身的弱点造成不安的情绪也非常之多。神经质者在应付所有这些问题时,往往面临着许多“敌人”,在战术上只选择一个“敌人”有利,于是便产生了这样一种心理机制。出于自我保护的目的,把某种事看成是于己最为有害无利的东西,总想加以排斥。通常把这种现象叫做防卫单纯化。
● 目的为准则 指不受情绪影响,注重于实现自己目的的生活态度。比如外出去买竹子时,当时的心情如何无关紧要,只要把竹子买回来,也就达到目的了,这就是成功。如果没有买来竹子,心情好与不好都是失败。从这个意义上,森田努力创造一种办法,让患者尽量抛弃以情绪为准则的生活态度。
● 求不可得 追求而不能得到。这是慧可大师的一句话,意思是,为了求得解决办法,即使心急如焚也无济于事。森田疗法中常用“时间将解决一切”来说明问题。
● 柳绿,花红 柳树是绿色的,花是红色的。它们身上既没有任何装饰,也没有任何花招,有的是自己的本色。与“顺其自然”是同样意义。
● 梦中的有无,皆无 意思是,在梦中无论是出现了好事,还是出现了坏事,都等于什么也没有发生。这是针对那些为做梦而苦恼的患者。
● 笑望青山山亦笑,哭临碧水水亦哭 意思是若怀着愉快的心情仰望青山,山也在欢笑;如果用悲痛的心情凝视流水,似乎流着的水,也在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