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度归档:2013 年7月

境遇的选择

由于以上原因,所谓打破思想矛盾,对待寒冷必然会感觉到它寒冷,对待痛苦和恐怖也必然感觉到它痛苦和恐怖,对待烦恼依然也应如此。切莫徒劳地做愚蠢的事。这也就是我们要顺从自然,要绝对服从客观事实。即客观真理的意思。

这个问题是患者应该采取的一种主观上的态度,是精神上的落脚点。但是,这里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精神和态度,都是 患者『但愿如此』的目的,或『这样可以』这种结果的一些状态。而应得到的手段或条件,则是另[……]

继续阅读

精神的拮抗作用

从其他方面看,我们的精神活动,还有可以叫做拮抗作用或对应作用、调节作用的一种现象。这种所谓拮抗作用,拿肌肉运动作比较很容易明白。这也是我暂且借用此名的理由。例如把双臂的屈肌和伸肌彼此结合起来叫拮抗肌,当我们曲肘或伸臂的时候,这组肌肉的力量,经常相互间随时以增减、调节、大小、缓急等来加以调节,随意性的活动非常顺利。倘若没有这种拮抗作用,它的活动就完全象个机器了。再者,如果两块拮抗肌同时紧张用力,那就[……]

继续阅读

顺从自然

从以上所说的问题应该知道:关于神经质的疗法,必须要打破这种思想上的矛盾,而且这必须是整个疗法的着眼点。那么,怎样才能打破这种思想矛盾呢?一句话概括地说,就是放弃人为的拙笨意图,而应该是顺从它那客观存在的自然状态。

企图依照人为的设计,随意支配自己的想法,或打算让河水倒流那样,不能如愿以偿,就会徒然增加烦恼、力量达不到,就会妄受难耐的痛苦,这是必然的。那么,什么叫做自然呢?夏热冬寒是自然。希望[……]

继续阅读

观念的客观投影

勇气或者信心这种东西,即使想获得它,也不能做到。与此相同,对痛苦和烦闷想摆脱、想远离,也不可能如愿以偿。要想摆脱或远离它们,只有两种情况。一是对于痛苦和烦恼,完全顺从地加以接受。这样,它就成为一种纯粹主观的状态,所以能彻底脱离了客观上的评判。正如以上所说,成为一种自己不能看到自己脸面的状态。也就是下面『服从自然』一节中所说的那种情况。

再一种情况是:并不想努力排除痛苦,或从念头中扫除它,反倒把注[……]

继续阅读

自然与人为、目的与手段

另外,我们对自然和人为、目的和手段、结果和条件等的关系上,因为存有混同现象,有时也容易带来各种思想矛盾。

本来,我们身体和精神的活动,是一种自然现象,不可能用人为的力量来左右它们。可是,人们往往认为这一切都可以由自己随心所欲地自由支配。尤其在精神方面,更是如此。谁也懂得不可能将自己的身体悬挂在天空,但在精神领域里却存在若干类似的误解。例如:自己的意愿除去自己,其他谁也不会知道,或者认为可以凭自己[……]

继续阅读

逻辑上的错误

这种客观和主观、知识与情感等的关系,在神经质的疗法上,是尤应引起注意的必要条件。倘若忽视患者的情感基调,那么他在知识上的探究,倒要越来越远离患者的体验。对这一关系,禅家佛语以『系驴橛』作比喻。当驴被栓在木橛上之后,它想要逃走,在围绕木橛旋转的过程中,终于把自己固着在木橛上,连动也不能动了,完全失去了自由。这恰似那强迫观念患者,自己想要从这恐怖和痛苦的束缚中逃脱出来,想尽了各种办法,却越来越挣脱不开[……]

继续阅读

信念与判断

以上提出的主观上的、情感上的、体会方面的等几点,是组成我们的信念直接转化成行动构成人格表现的要素。相反,知识和理解,只能构成逻辑性推理和判断,是对我们的行为间接施加影响的因素。 詹姆斯把哲学分为软心派与硬心派,他认为哲学无论倾向于主观的、唯心的方面,或是倾向于客观的、唯物的方面,这是由各个哲学家的不同气质导致的。也可以说,由于每个人本人的精神倾向情况不同,其注意、趣味、判断的方向和性质也大不相同。[……]

继续阅读

体会与理解

所谓体会,是亲身实践、验证之后获得的具体感受。而所谓理解,是根据推理判断得出的『应该如此』、『必须这样』等的抽象知识,不过,最深刻的理解是在具体实践和体验之后产生的。犹如不吃梨子,就不知道梨子的滋味那样。兴趣和趣味,只有经过实践才能形成。想用劳动是神圣的来说服人,虽比较容易,但若亲身实践它则非常困难。

所谓释迦牟尼修炼六年之后始得大彻大悟是什么意思呢?这就是『诸行无常,生者必灭』一语所表述的事理[……]

继续阅读

情感与知识

关于情感,例如对死的恐怖,对幽灵、妖怪的恐惧等,都是我们本能性的一种自然存在的情感。针对这种情况有的人宣讲说:『越是怕死,反倒越不能保全生命』或『幽灵不是活在人世的东西』等,企图用这种知识性的解释破除恐怖,这是一种思想矛盾,决不会如愿以偿。这也是近来提倡所谓情感逻辑之类东西的理由。所谓『死,不足惧』是一种普通逻辑,是一种客观性的评判。但是 ,所谓怕死却是主观性的,存在于我们情感之中的事实。我们把不[……]

继续阅读

主观与客观

神经质者常有的不眠,头重、精神恍惚感,强迫观念等,不管哪个方面,假若开始本人对它毫不介意,或任其一掠而过并不放在心上,那么,很快就会将它忘掉。但那只不过是绝无仅有的情况。一旦注意固着于某一症状,就象构成一个幻影的形,本人和相当幻影的刺激完全独立,在这个主观领域之中,他的这种主观感受,却和遇到的事实一样。因此人们遇到神经质患者便常说:「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把痛苦看成了不起的事」,或「不要去想它」[……]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