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遇的选择

由于以上原因,所谓打破思想矛盾,对待寒冷必然会感觉到它寒冷,对待痛苦和恐怖也必然感觉到它痛苦和恐怖,对待烦恼依然也应如此。切莫徒劳地做愚蠢的事。这也就是我们要顺从自然,要绝对服从客观事实。即客观真理的意思。

这个问题是患者应该采取的一种主观上的态度,是精神上的落脚点。但是,这里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精神和态度,都是 患者『但愿如此』的目的,或『这样可以』这种结果的一些状态。而应得到的手段或条件,则是另外的问题。也就是说,倘若患者自己直接阅读有关材料,照文字所说设想我怎样才能够顺从自然,或者自己希望要为实现这种态度而努力等。这也不算是自然。为什么这样说呢?这是因为动脑筋设想和主观努力,已经是把自己当成第三者。打算客观地加以对待,而自己并非是它本身。因此,没有可以构成这种精神状态的条件。对外界的事物和境遇的选择就是如此。恰如背水之阵,才会有拼死的思想准备,置身于孤军奋战的境地,因为得不能旁人的帮助和救援,才会下定决心。不然的话,只凭思想上空想如何拼命,只在那儿议论如何坚决实行的打算,这些都还是虚假的,决不会出现真正的勇气和坚决执行的精神。它们之间的关系,通过我在后面说的对发作性神经症的疗法一节,可以得到明确的理解。
 
关于顺从自然的这种例子,有这样一位患者。据该患者主诉的症状,感到记忆力和理解力不好,脑力逐渐有些衰退,因而悲观痛苦得难以忍受。因为这位患者是高度近视,所以我便有针对性地问道:“你这种近视显然是病态的异常,你也曾感到悲观、感觉痛苦吗”?患者回答说始终没有这样的感觉。这就是所谓顺应自然的一种例子。因为,虽然近视给他带来了不便和麻烦。但是,他在思想深处感到这是必然的。相反,对脑病也罢,明显的异常也罢,难以判断自己的能力,却非常痛苦和烦恼是什么原因呢?能否治好,这种愿望使之焦躁不安,引起精神冲突,然而对于这种症状的疗法,一概不能使用理论说服的方法,即使这么简单的理论,患者也不容易理解。纵然理解了也不可能立即解除痛苦,这是因为该患者感情上已发生固着,要想否定或除去这种固着,已经不是顺从自然的问题。只有依靠适当的外界环境的手段才能打破这种思想矛盾,对顺应自然的处境有所体会才能排除这种痛苦和烦闷。这就是我的疗法所依据的基础。
 
我们的情感属于主观方面,而理智则是对客观事实的评判。例如对死的恐怖,就和夏热冬寒一样,都是不可否定的情感事实。
 
与此相同,对未能实现愿望的不满足,如果也要他想得开,那就和要他不要害怕死亡一样是不可能的。对于这种不可能,当着能够如实地意识到它不可能时,我们才能对外界环境的客观事实做到绝对服从,才能摆脱烦恼。

境遇的选择》上有 1 条评论

  1. 森小田

    “我们的情感属于主观方面,而理智则是对客观事实的评判。例如对死的恐怖,就和夏热冬寒一样,都是不可否定的情感事实。
    与此相同,对未能实现愿望的不满足,如果也要他想得开,那就和要他不要害怕死亡一样是不可能的。对于这种不可能,当着能够如实地意识到它不可能时,我们才能对外界环境的客观事实做到绝对服从,才能摆脱烦恼。”

    “所谓打破思想矛盾,对待寒冷必然会感觉到它寒冷,对待痛苦和恐怖也必然感觉到它痛苦和恐怖,对待烦恼依然也应如此。切莫徒劳地做愚蠢的事。这也就是我们要顺从自然,要绝对服从客观事实。即客观真理的意思。”

    回复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