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超越幸与不幸,善和恶

坪井:
曾在东洋大学听过一位叫中岛先生的演讲,他出了个“何为幸福”的问题,指名学生回答。轮到我回答时,我说:“幸福不是客观的东西,而是一个主观的东西,是难以测定的”。于是中岛先生把我叫到讲台上,用劲握痛我的手说这就是不幸,幸福是能从客观上知道的”。我反击道:“那么有客观地测量幸福与不幸的尺子吗?”结果,我却被斥责道:“你在说歪理”。我不想输给他:“这可不是歪理,如果说能够客观地知道幸福,那么请先生用数字表达一下昨天和今天的幸福,把它列举出来”。这时中岛先生脸上显出很不高兴的样子,并不吱声了。有关于此,务请先生批评指出。

森田博士:
“何为幸福”,“何为善恶”,那是哲学家的事,对于像我这样的讲实际事的人来说,吹毛求疵可没有什么意义。正如已反复说过的那样,幸与不幸、善与恶等均是相对而言的。“何为幸福”的问题与“何为上面”的问题一样。没有下就不存在上,没有不幸的人就不存在幸福的人。

如果说“幸福就是地位高、有钱、长寿”似乎就是那么一回事,但是有钱而有地位的人一旦患了抑郁症,就掉进了悲观的低层;而无地位又无金钱的人一旦患了躁狂症,就会充满了幸福感。

因此,要说明幸福这个词是很困难的,但是如果是指自己了解的某个人,“那人是幸福的”、“这人是不幸的”,就容易明了。与“这是梨”一样,直接显示了事实,就很简单明了。可是如相反地说“梨是什么?”就难以作出使人理解的回答。

因此,我不太喜欢使用“幸福”啦、“善恶”啦之类词语。尤其在治疗神经症患者时,也不让患者用这样的词语,只是具体地讲事实。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只要不断提高效率,现实地活跃心身活动就行了。到了那时,神经症症状也就治愈了。要承认的只是其事实,别说什么幸与不幸。

六、超越幸与不幸,善和恶》上有 1 条评论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