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精神交互作用最为典型的是精神性心脏症。神经性心悸加剧这一名称,是因为交感神经的过敏状态,或因为容易被误解该处似有解剖上或物质上的某种原发性异常而特意命名的。它是发作性神经症的一种。
例如,倘若忽然看到因心脏病而苦闷得象是要死去了的患者,任何人都必然会产生极大的恐怖感受。而且,有的人会考虑我也能这样吧!从而成为持续焦虑不安的缘由,便会引起心悸加剧的发作。再如在俟后的日常生活中,虽已忘却此事,但是,或因半夜做恶梦受惊,或遇有担忧的事件,偶然之间,在感到心脏搏动的同时,便立即把它和以前见过的心脏病患者的情况联系起来,由于精神交互作用,有的人就会因此引起心悸加剧的发作。就象早前所说的“感情出自内心”那样,如常感到心胸不快,就会引起心悸加剧。这一切感受都是一种生理现象。所以,当突然感受到心悸加剧时,如果本人对其前后精神过程认识不清,立即就会受到一种无关恐怖的控制,这种恐怖,必然会再引起心悸加剧,从而使注意集中于此,便越发感到不安,注意与不安交互作用的结果,更使心悸加剧起来。在此基础上,或是因患者自己测试脉搏,或是仔细进行自我砚察等,就会越发使脉搏次数增加,甚或感到全身血管在搏动。再进一步,由于这种发作经常反复,患者便经常处在这一恐怖的控制之下,注意也经常被吸引到这里,因而就会越发增加发作的频率和强度。
这种心悸加剧的发作,有的脉搏会达到每分钟120、140或160次。但是,有的患者虽也感到心慌,脉搏却几乎接近正常,这说明只不过是一种主观性的自觉症状,而象前者那样之所以比一般人的脉搏特别快,大概可以假定他是由于体质原因,交感神经系统处于敏感状态。不过,有的即我所说的神经质者的体质既不很虚,身体又不衰弱,也不是因为什么神经系统的敏感引起恐怖感,只是由于本人精神上的缘故,因为恐怖才产生敏感。我认为这样理解,才便于说明问题。
例如,当一个人在僻静的山路上行走时,如果突然从草丛中发出一种奇怪的声音,他必然会发生惊恐。这时,倘能镇定下来,止步注视,很快就会平静下来。也可能想“难道能有什么幽灵吗?看看它那真面目原来不就是些干枯了的狗尾草吗!”,但如惊吓不已地突然拔腿奔跑起来,在忘我的迷惘中和自己脚步声的敦促下,必将丧失常态,吓得神魂颠倒。这时发生在主观上的是恐怖感受,客观上也可能会相应地出现心悸加剧、头脑发涨、血脉上涌、手足变冷等躯体现象。当时的这种主观和客观,完全是同一现象的表与里,只是看法上有所不同罢了。对此,如果用神经纤维的变化或神经过敏来加以解释的话,那么止步站立与抬腿跑开两种情况间的相背就无法区别。倒不如说是由于当时的外界环境和本人对它的态度才引起了上述生理和心理上的现象,这样说明反倒是一种自然的解释。就象举重物时脸色会变红,睡眠时会带来脑部贫血。然而学者们对于问题的认识也很容易发生出入。例如有的把脑贫血看做是睡眠的原因或条件,以为面部充血就能增加肌肉的力量。不过这在逻辑学上讲是一种逆反理论,所以,相反的理论常常未必是真理。努力使脑贫血作为睡眠手段是很难让人想通的。屏息面赤,但却未必是拿举重物的结果,心情一紧张面部也会充血。对于这几种不同场合的同一现象,不加分析,不区别看待是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