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类 人格的异常(质的)

第二类 人格的异常(质的)
—、神经质
二、歇斯底里
我把歇斯底里命名为情感过敏性素质。该病的各种症状是在这一素质的基础上,添加各种机遇性诱因后呈现出来的。我对歇斯底里的各类症状,设想一概用感受问题加以说明。这种素质,是一种精神外向性的素质。一点儿也不肯自我内省,根本不可能象神经质那样靠理智来抑制自己。克雷丕林曾说:歇斯底里是一种精神上的发育不良,其情感过敏的情况,很象婴幼儿的感传过敏那样。但这只是感情反应上的特异性和对待生活适应方面的异常。全面地看,实际的精神发育情况有的还是很优秀的。

着眼分析并理解这种歇斯底里性素质时,过去都把“症喉”(Stigmata、烙印、病的特征)当做本症最重要的目标来考虑。事实上未必需要。没有这种“症候”的歇斯底里也是很多的。

对歇斯底里病理的解说,过去一般认为最恰当的是潜意识说。我认为它反倒有难能说明之嫌。谈到潜意识,神经质的症状也是同样,应该照此加以说明。歇斯底里和神经质相比较,因为歇斯底里是感受性的,所以很难察觉到它引起症状的机遇性原因。相反,神经质是理智性的,所以,能较多地察觉到其症状的由来。两者只有这样的差异。例如,由于过去都直接看到过中风患者,都具有引起恐怖这种相同的机遇性原因,神经质者会因某种机会,引起理智性眩晕或猝倒感,而受到恐怖发作的袭击;歇斯底里则会因某一时机发生的感受,而出现固着的自我暗示性半身不遂的症状。

现将歇斯底里分类如下:
① 歇斯底里性气质:在历来被命名的病名中,病态的轻率症、病态的虚言症、体质性感情交替症等这一部分均属此类。而且,它在该患者的生活过程中呈现一种时隐时显的状态。
② 躯体上的歇斯底里症。
③ 歇斯底里性精神病(情感爆发、朦胧状态、梦游症、人格交替、躁狂状态、妄想样状态等)。

三、意志薄弱性素质它是历来一般被称为变态者的一种类型。或者也可把它叫做狭义的异常人格者。情感上属于迟钝型。因而意志薄弱、自我保命、缺乏发展向上的欲望。如果是白痴,则属于痴钝型、终日无所事事、只是心不在焉地直楞楞地发呆。即使是精神上稍有发展的、其行动却只受眼前欲望或一时的冲动所支配,缺乏由自我判断产生的理智上的自制。对有的事物忽而热中迷恋、忽而冷淡忘却,好走极端、喜欢冒险,常出现不要命的行为。松原博士所说的神经质,多数属于这一类。精神分裂症是以后天性情感迟钝和意志减退为特征的。所以,在先天性或是后天性的问题上,有时出现与本症鉴别上的困难。其中有如下的类型:
① 单纯意志薄弱者。
② 病态的放荡症、流浪者和浪费者。
③ 悖德狂。
④ 天生的性犯罪者。
⑤ 嗜酒症、酒精中毒、吗啡中毒。
⑥ 性欲异常者。
⑦ 冲动性精神病。
⑧ 强迫行为、强迫性精神病。

以上列举的这些是历来使用着的病名。如果从意志薄弱这一本质来观察,其症状很容易说明。过去,学者们常从其外形把它看做似乎是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的同类,但其性质却迥然各异。强迫行为几乎是一种不能治愈的病症,即使轻微一些,也很容易再犯。

拘禁性精神病,精神分裂症或麻痹性痴呆(进行性麻痹);因机遇而犯病形成的。这些精神上防御能力的薄弱者,遇有机会就容易引起错乱状态、兴奋状态、谐妄状态等,时常呈现精神分裂症那样的分裂状态。有的非常难于鉴别。但它多数是因意志薄弱引起的,经过时间较短,可以治愈。意志薄弱性痴愚很容易引起各种暂时性的精神异常。

四、情感兴奋性素质①体质性兴奋症。②轻度躁狂症。③躁狂状态。

克雷丕林说躁狂症和抑郁症是同种疾病。但多数情况并非如此。松原博士主张它是另外一种。躁狂症患者兴奋减轻后呈现抑郁状态,而抑郁症患者同样亦可呈现兴奋状态。它们状态相反,躁狂和抑郁同样强度的相互对立或轮换发生的情况是不常见的。紧张症状群发生兴奋状态之后,稍微减轻,再出现木僵状态,进一步又会进入好转状态。这样轮流发生则是常见的。因此,有的也容易把它误诊为躁郁症。躁狂症的本质是兴奋,忧郁状态只是有时附带发生的。将躁狂病和抑郁病两者分别看待,也许要方便一些。

凡属人们气质上的差异,一般认为从内分泌上考虑最容易搞清楚。例如甲状腺分泌不足时,则成为情感迟钝的白痴。该分泌过高时,又出现甲状腺机能亢进症之类的情感兴奋。肾上腺、生殖腺及其他内分泌的各有关组织,由于它们分泌的多少,也可以显现出各种不同的气质。

兴奋性素质,在许多情况下,很容易成为轻度躁狂症。根据素质情况,平时一般不呈现十分显眼的兴奋性。但因某种机遇,有的会成为激烈的躁狂症。例如平时温顺的人,也可能由于醉酒而出现兴奋状态。

另外,躁狂症发病之初是轻度的兴奋状态,此症状逐步增强。就象愤怒的时候怒气逐步增强、发怒的表现也逐步激烈那样,由于交互作用而逐步加重。躁狂症的兴奋性情感在达到极点之后,经过一定时间再逐渐下降。

五、情感抑郁性素质①体质性抑郁症。②抑郁症。
六、情感固定性素质①病态的纠纷症、病态的好诉病。
②热衷症、宗教性迷惑者。③偏执病(Paranoia偏执狂,妄想狂)。

这种偏执病,是我在《医海事报》上发表的“关于偏执病”的论文中,由我提出这一观点的。我认为该症是在异常人格素质的基础上发生的。它的所谓妄想,与妄想型分裂症发生的真性妄想不同,它们的性质和产生的方式都不一样。因此,我命名它为假性妄想,并说明它是一种单一的迷妄性偏执。至于宗教性偏执病或好诉病,有的已成定型,可命名为病态奇行症。(参见拙著《迷信与妄想》)其中,有的是由于某种人生观上的偏执引起的。

七、分裂性气质这是由于受到克莱丘麦尔研究的启发,新添加在这儿的一种病名。它具有和精神分裂症基本特征相类似的气质。表现了精神上的分裂,情态很难集中、很不稳定,言行表现出乎常人的意料之外。这种人具有容易发展成精神分裂症的基础条件。但是,也有终生如此,不再向前发展的。

奇行症、冲动性精神病等,看来也应属于这一类型。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