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田:
当我因为强迫观念而苦恼时,怎么也难以自发地产生感想,常为缺乏创造力而耿耿于怀。遇到先生,我告诉他:“因没有自发的感想,再写作的话,自己良心上过不去,所以不写了。”先生说感想能产生也好,不产生也好。总之只要写就行。在写的当中,感想就自会涌现出来的。”于是就硬了头皮写。现在看来,当时写的东西倒反而很出色。那时的作品《冬天的黄莺》,我自己也非常满意。
强迫观念者,虽说有“如果做不好,就感到心事重重”这样的想法,但他们的心理活动却非常细腻,作出的成绩决不会比他人差。由于强迫观念的原因,使其比一般人更要艰辛一倍,且工作业绩优秀,的确是了不起的。
根据我的经验,很多强迫观念中,都有这样的表现一看书,书上的字就旋转起来,看上去还在跳动,十分痛苦。”然而再回想他当时的情况,实际上无论读书的速度,还是头脑中接受的程度都相当不错。但当时他自己却没有意识到这一些,只为文字在跳动而苦恼不堪。我看书时,各种念头也会浮现在脑海。如果这些强迫观念不产生的话,其他的杂念就会进入大脑的隙缝里,相互发生抵触。这种抵触越强烈,我们的心理活动则越活跃。
我还有直观恐怖的强迫观念,在庭院里不能充分地直观松树,为此而感到非常痛苦。实际上,那时观察所花的精力已超过了一般程度的详细观察,但自己未认识到,依然感到了不满足而为此苦恼不已。
我年轻时,曾写过一篇《和尚和他的弟子》一文。那时,我对宗教还所知不多,对亲鸾大师也不甚了解,只凭头脑中的想像进行描写。后来感到这些带有感情色彩的东西不行,于是就转入理论方面的研究,抛弃了亲鸾,凭借意志的力量,朝着人“必须这样”的方向努力,终于形成了强迫观念。当超越了这些,亲鸾又开始适时地回来了,并且依靠了他,如实地看清了世上的事实,能够区分真实和虚伪。
我认为生活着是愉快的。在追求安心立命时,光思想是无用的,应如实地接受人生的事实则是宗教的态度。我具有“应该如此”的素质,故为强迫观念而苦恼。正由于有了强迫观念,就能很好地了解了人生,肯定了生命的价值。强迫观念中的苦恼和宗教上对此的修炼难道不正是同一性质的东西吗?解脱了强迫观念,就可以真正到达了觉悟的彼岸。
森田博士:
仓田君在看书时会觉得字正在旋转,这是一种强迫观念的表现。最近我诊疗过一个类似的患者,他看见房间移窗的格条竟然会弯曲成凹凸状,而看书时会感到字在跳跃,为此苦恼得不得了。曾请3位眼科医生诊视过的,结论据说是神经衰弱,不是散光。所以说,他的强迫观念的表现形式与仓田君很相像。不过仓田君能认识到自己看见物体旋转的演变过程,而那个患者不明白为什么会造成那种情况,为此而苦恼不堪,在这点上则有所不相同。
仓田君的症状表现是,在开始注视某个物体时,会同时看到并列的、或者一个隔一个、或者两个成双成对地呈现着,他感到这样会妨碍自己内心“好好直观、好好阅读”的愿望,力求不希望这种现象出现。但越努力,越感到物体重叠得厉害。越着急越严重,终于变为看上去物体在旋转了。
这好比看着自己的鼻子尖,觉得会干扰了自己看书,于是越不愿去看自己的鼻尖却越会看到一样(鼻尖恐怖一译者注)。
我的那个患者,当走在街上看某一处场所时,因为必定会看到其附近的另外物体,为此他担心这样会妨碍他正确观赏物体,进而又认为在路上若看错东西会不会撞上汽车呢?他起先认为也许自己的眼睛有病。据说曾到眼科医生那里作了斜视矫正术,结果当然毫无用处。他的父亲是有名的医学博士,竟对儿子的问题不能辨别。这种障碍实际上绝非是眼睛异常。我们在注视某一点时,必定对该点周围的东西也会吸进视野,能朦朦胧胧地注意到。像自己的鼻尖,平时一直可以看到的,但是一般人不把这当成一回事,所以不存在任何问题。“因为心不在焉,看见了如同没看见”,也就不在乎这个现象及所看见的物体了。然而看见了觉得是个妨碍,而且很介意的话,就会感到很痛苦。
那么这个患者为什么会这样被束缚住的呢?追溯一下原因,他当初使用显微镜视物时,不像常人那样闭一只眼睛,却认为两只眼睛睁着看比较舒服,于是睁着双眼不仅可以看到显微镜下的东西,另一只眼睛还看到显微镜旁边的其他东西。不料麻烦就来了,并不感到如意。这样在焦躁不安中,不仅在观察显微镜的场合,甚至发展到走在街上观看一个物体时,另外的物体也会跃入眼帘,真的痛苦不堪了。
可以肯定这不是散光,也不是斜视,不过是精神上的固着现象。单就这一点,迄今为止的医学都难以解释。
最后,谈一下我对宗教和科学的认识。原本宗教和科学都是人类为了适应大自然、更好地生存而衍生的东西。就是说它们的目的都是为了人类的“安心立命”,是为了总结过去的经验,确立将来的方针,让人们遵循着去规范自己的行动。究其最终目的是共同的,并无相互排斥的性质。
实际上,科学家中有宗教信仰的,自古以来就不乏其人。另一方面,宗教人士为了适应社会生存,必定要用科学去作判断。
一般说来,科学和宗教,判断和信念,知识和情感这样的分类,是为了方便起见而人为划分的,事实上并不是两者截然分别成立的。两者中,不管哪一方若不倾斜另一方,彼此调和的话,单单去依靠知识的判断,那么感情的萌发是完全不可能的,任何行动都不会显示出来,从而对实际生活不会有什么帮助。与此相反,光倾向于情感信念时,情感成了爆发性冲动。所以对于我们的生活,知识和情感的调和是十分必要的。情感借助知识去制约冲动,知识赖于情感的保证对实际生活发挥作用。只有知识和情感的调和方成正果。
我们应基于这个根本,以产生出各种信念。尽管是无意识的,但没有这个信念,人类任何事情都难以开展,而且信念的构成本来是受情感支配的。为此必须借助知识的判断经常修正其发展,不断前进,以消除许许多多的迷茫,沿着光明之道,展开更有力的活动。
固着于偏狭的信念,会陷入迷惑之中,摆脱了固着才能终成大信念。我们的本性就具有皈依宗教的倾向,只有养成正确判断事物的能力,才能自然地获得真正的信仰。
如果勉强地试图获得信仰或得到领悟,则易产生焦躁不安,这恰如不依凭船只企求渡过河流到达对岸一样,不但不可能且会溺没在河中,而遭致溺没的原因就是妄念和迷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