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观念疗法的着眼点
本疗法的着眼点在于,首先是要取消这复杂的精神冲突,将它还原到单纯的痛苦或恐怖。也就是要教给患者学会“唯有顺其自然地忍耐下去”,或“想否定痛苦、恐怖,或者想逃避它,或者借题转移目标,或者打算忘掉等,这都不行。”并教他把这种精神态度指导其行动。但是,象杜布瓦及其他一般的说服那样:“要战胜它!”或“要放宽胸怀”等,这些原则的空洞说法都是起反作用的,把这些话语强压给患者,结果就只会给患者增加苦恼,越发使其精神冲突复杂化。这从病症心理来看,也已十分清楚,本来患者自己就因为是这样考虑的,这种说服越发加剧了强迫观念,所以,像是火上加油似的。我们在接触事物的过程中,对某些行动尚且可以抑制,但是,对其中发生的有关感受,如果要求连想也不去想它则是不可能的。当我们被人恶语相伤后,虽说不能不生气,但是可以控制不去打架。象“以不知为不知,乃知也”所说那样,我认为“把不可能误认为可能,这乃是愚者的事。”下面的例子虽稍有话柄之争,但是,圣书上有:“心怀情欲来看妇女的人,在精神上已犯了奸淫罪。如果你的右眼犯了罪,就请将它挖出来扔掉。”这就是所谓的理想主义,要求我们去干那完全否定自己真实情感的,不可能的事情。这就是我所说的思想矛盾。苏格拉底对于他曾被一位看相者说他有淫乱之相这事曾说过:“这完全是事实,只不过在抑制自己。”这就是以事实为根本,讲求实事求是的实际主义。读了上述圣经后,认真照字面理解时,常常可引起相似的各种道德恐怖的强迫观念。仓田百三受到与某一特殊艺术性直观有关的强迫观念的苦恼,已将它连载在《生活者》杂志上(译者注:参见田仓百三著《绝对的生活》)。看了它就可以懂得:这很明显是受到所谓理想主义的影响,是陷入思想矛盾所引起的。
有位不道德恐怖的病例,20岁男性,三年前发病。开始是在学习时突然陷入想和某女生一块儿散步。以后,该女生的形象经常在他心中结成恶魔般的疙瘩,使他难过得不能忍受。另一次是14岁时,曾开始对异性产生爱恋感,从那以后,一见到女性,阴部异常,并想到淫猥之事,自己也感到羞耻,痛苦难堪。再如见到亲友,毫无理由地意外地竟然出现想杀死对方的念头,自己也担心自己是否得了精神病而忧虑不已。然而,患者的主要症状、最感恐怖之处是对人的不道德感。如打扫卫生留尾巴,乱投橘子皮,或到别家访问时便漫不经心地在人家里吸掉一支香烟,或毁坏儿童的玩具,那怕是非常琐碎的小事,自己也不顾道德地乱来一气。结果使他发觉人们对他的不快,感觉被人轻蔑而苦恼不堪。再次出现这种事情后,便长时间地念念不忘。课堂学习过程中也时常产生不快的回忆,头脑十分混乱。进一步发展后,每当一想学习,便常有是否会出现不快的回忆等预期感受而痛苦不堪。倘若自己的过失稍大一些,还可以通过赔偿来悔过,这么些琐屑小事,特意表示道歉又不好意思。一面这样扪心自语,又因未能道歉而过意不去。在此之间产生精神冲突,形成很大苦闷。而且,这种道歉的话不能在对方面前明确交代过去,不能得到对方的宽恕,心中总感不安。与此相似的情况,我们也常常遇到。
关于对道德情感烦闷的处置,有以下几点请作参考。
一般性精神修养或道德与宗教等,和我的治疗方法有那些一致、有些什么差异呢?首先说遗憾或愤慨以及各种欲望,都是人的本能。它是在人的生存中与食欲同样不可缺少的。或如“不好女色者,犹如玉杯无底,中看不中用”的说法,也是这样的意思。即使是白痴,只要活动欲望强烈,就有教育的可能。而消化器官如果缺乏食欲,治疗也较困难。欲望或生活机能只要旺盛,无论怎样调节它也是可能的。如果不肯在调节问题上用心,徒然妄想将其感情压抑或排除,则众所周知地会引起思想矛盾。越想压抑,拮抗作用越强,精神冲突越复杂,更要苦闷难堪。患者往往认为道德观念来自宗教,然而,实际上这是自然表现出来的人的一种本能。相信潜意识学说的人,把它当作另一种人格,或叫做双重人格等。但是,我却认为它好象肌肉的一组拮抗肌经常同时作功那样,这些情感,也经常同时有精神上的拮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