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度归档:2023 年8月

(1)读书与外出

(1)读书与外出
关于读书的问题,要排除所有娱乐性的读物,也不要读哲学、文艺等思想性的读物,常是选给患者些动物学、天文学、心理学、历史、传记等平铺直叙、内容实际的科学性读物。读书的方法,不许在自己的房间里闭门自学。饭后或工作疲劳之余,或没有工作的间隙,或高兴的时候,就象二宫尊德那样,以珍惜点滴时间,不加选择地一天内无数次地反复阅读。关于具体的读法,随便摸过一本什么书,不必选择地点翻开就读。不要追求理[……]

继续阅读

第四期 复杂的生活实践期

第四期 复杂的生活实践期
第三期是趣味中心主义时期,在兴趣的驱使下进行劳动,并在这一过程中进行持久劳动的耐力训练。但是,从第四期开始,要消除这种兴趣主义及其固着状态,脱离一切框框,开始进行适应外界生活变化的训练,为回到各自的实际生活中去做好准备。

从这一时期开始,允许看书。另外,有事情也可允许外出。

[……]

继续阅读

(2)对并非不可能的体验

(2)对并非不可能的体验
曾有一位患者,利用糕点箱及其他废旧木块,经过精心钻研,制成了一个小提琴,用它发出了优美的音响。患者此时的欢喜,完全可以和爱迪生在自己发明的电灯稍稍发出红光时;欢快之余曾经两眼盯住灯泡长时间失神地发起呆来那时的心境相比。患者曾经说:“这只小提琴虽然受到大家的称赞,但是,了解此中欢快心情的怕是只有大夫了”。事实上这种心情并不在于制成品本身的价值如何,付出巨大的努力以后,对这超出[……]

继续阅读

(1)排除价值观念

(1)排除价值观念
此间仍须注意的问题,就是要排除患者对于工作的预先考虑和价值观。一般人能做的事情,都要不加任何选择的让他们去做。神经质者对于要自己去做的事情常有期求过高价值的愿望,因此才时常伴随产生强烈的预期情感。关于工作,例如穿木履带,掏粪便等,首先要打破体面等方面的想法。就象儿童对通过愉快的活动发挥自己机能感到非常愉快那样,做任何事情都要使之发动精神机能,自己动脑筋,努力去做。从而取得凡是人干[……]

继续阅读

第三期重工作疗法

第三期重工作疗法
在第二期,主要是采取了促进身心自发活动的手段。第三期的方针是:指导患者在不知不觉的过程中,养成对工作的持久忍耐力;在获得自信的同时,使之反复体验对工作取得成就后的欢快,以培养其持续发扬的勇气。

进入第三期后,要适应患者的身体状况,尽可能地指导他们参加些体力劳动。如拉锯、劈柴、田间劳动、挖坑等。

[……]

继续阅读

(2)超越自我意识

(2)超越自我意识
另外,特别应该注意的是要制止患者自己测试病情,自己设法治疗。无论如何,一切都只能服从医生的指导,并要按照病的发展趋势,听其自然地对待个人的病情,无论是静卧期或作业疗法初期,很多患者常因一些无所谓的事情引起莫名其妙的感觉,考虑我这么严重的病,怎样才能治好呢?这时候的患者是忧心重重,只好坐等在那里熬日子,对治疗日程一点儿也不相信。如果说不相信效果,就不好治的话,这就是恶智。

从[……]

继续阅读

(1)自发性活动

(1)自发性活动
这一方法的目的在于使患者顺应各种病态安静地忍受它。另一方面,使患者身心感到无聊,以促进其自发活动,即运动操作的愿望。但决不可采取注入式的支使性地布置任务的方式。

本来,我们人的活动欲和食欲等相同,是一种自然本能的冲动。保持自然状态的儿童看得最清楚。但是,过去的工作疗法,只管选定工种和时间把它布置给患者算完,并没有把注意力用在促使患者自发性操作欲望的增进上。

对于神经质患[……]

继续阅读

第二期轻工作疗法

第二期轻工作疗法
这一时期,同样还是隔离疗法。禁止谈话、游戏等。卧床时间限制在七、八个小时,白天必须到户外接触阳光和空气,不许只是待在自己的房间休息。每天晚饭后,都要求他们写当天的日记。通过日记,当做了解患者身体和精神状况的资料。另外,每天早上洗完脸和晚上上床前,两次读《古事记》之类的书。每次都要从头开始朗诵适当的分量。这并不是为了学习该书的内容和意思,而是要和诵经似的,最好只用口头上的腔调来读。通[……]

继续阅读

(3)不眠症

(3)不眠症
这种静卧疗法,尤其对神经质的不眠症和有焦虑苦闷的患者,效果最为显著。

神经质的不眠症是由对不眠的恐怖引起的,并不是真正的不眠者。实际上,当患者经过一定时间的安眠后,反倒自己认为不能再睡眠。其中,有的说已历经数月未眠。在我经验过的患者中,有一位理发师,整整三年的时间未眠,况且为了生活,不得已还得照常上班。

我对这种不眠现象,从心理上来解释,因为患者对其熟睡的无意识阶段感觉短暂[……]

继续阅读

(2)无聊期

(2)无聊期
第四天,患者已脱离以前那种消极的痛苦,开始感到无聊,出现了想参加些积极性活动的愿望,从而形成一种期望的痛苦。对这一时期暂称为“无聊期”。

凡属健康的精神,绝不会待在那儿什么想法也不出现,什么事情也不想做。儿童的活动欲最显著,青年时期身心活动欲最旺盛,绝不肯呆呆地呆在那里什么也不干。到了老年,这种活动的欲望就逐渐减退下来。

如果患者在这静卧期中,况且又是青年,却没有活动的愿望[……]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