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质患者常说多梦或有某种强迫观念浮现,这可以用完全是因为注意的指向与固着这种意识活动的关系来加以说明。
我们如能仔细地考察自己,每次睡醒时都会发现几乎必然是做了梦。但一般却很少记住,所以一般人所说的不做梦,实际上并不是没做,只可以说不过是没记住罢了。因为一般人睡醒后立即受到日常生活中各种刺激信息的包围,意识活动不断变化起来,梦境又往往与现实生活无关,所以忘得未留痕迹。因此,即使是位常说从来[……]
神经质患者常说多梦或有某种强迫观念浮现,这可以用完全是因为注意的指向与固着这种意识活动的关系来加以说明。
我们如能仔细地考察自己,每次睡醒时都会发现几乎必然是做了梦。但一般却很少记住,所以一般人所说的不做梦,实际上并不是没做,只可以说不过是没记住罢了。因为一般人睡醒后立即受到日常生活中各种刺激信息的包围,意识活动不断变化起来,梦境又往往与现实生活无关,所以忘得未留痕迹。因此,即使是位常说从来[……]
所谓暗示,一方面是运用某种言语或外界的影响,使之获得一种信念;另一方面是使他自己内部产生的感觉或想法,顺势转化为信念,并力求使其信念脱离推理判断,使这种无批判状态直接影响到身心或直接表现在行动上。由自身内部引起的可叫做自我暗示。
所谓信念,就是一种直观性的情感上的判定,是相对于逻辑性判断的一个名称。情感上的判断与逻辑判断比较,恰恰好象将视野向中心缩小似的,使注意一味儿地只向这儿倾注,而对周围[……]
当我们自觉地(以紧张的心情)注意某一点时,对此,叫做意识性、有意的或主动注意。否则,在不自觉的时候,则叫做无意识的或不随意的被动注意。
对于这种意识性的注意,可以从时间上和空间上两个方面来观察。从时间上看,在精神活动的过程中,外界刺激和身体内部条件之间相互关系的变化,将带来意识阈限的不断变化。注意的意识性和无意识性的关系已如前述,它们也在不断地出没消长着。
另外,从空间上看,可以对视野[……]
我们精神话动的进行过程,是自然的、本能的、沿着适应自我保存所要求的方向流动转换的。就象水往低处流那样,山谷的流水,或潜入地下、或曲曲折折、或拍击岩石、或积满深渊,但是,最后终于还是要流入大海。所谓感受阈限的构成,是我们在发挥身心机能作用努力向前发展的过程中,根据紧张感的强弱产生的各种差异。因此,对于不同的新鲜刺激或体验,就要有较多的注意,并伴随较强的意识,对于习惯了的平凡的信息,则不要求很多的意识[……]
刺激和意识的关系
下面解释一下刺激和知觉的关系。对我们的身体,施加某种限度以上的内外刺激后,就会传递给躯体一种变动的信息,在植物神经或运动神经的机构中引起反射或运动。例如睡眠时,因膀胱充满尿这样的刺激,便会引起蜷曲腿或觉醒等动作,用毛发之类东西触动他的颜面,他也会不自觉地用手驱赶。当这种刺激达到某种程度以上的强度时,就开始在这儿产生一种引起某种感觉或情感的自觉反应。
发生这种自觉反应的境界线,[……]
精神现象——联合作用
我认为意识一词,不能解释为能力方面的或活动性质的涵义。因此,我不愿使用意识活动或潜意识的作用等说法。我感到对于意识只能做为一种状态来加以理解。在解释说明精神现象时,对弗洛伊德那种随随便便地以目的论观点只顾顺应着某种趋势加以说明的作法,我感到很不满意。我认为应该拿它作为一种自然现象,经常如实地科学地进行观察记述。现在,在说明关于注意和意识两个问题的时候,首先需要就一般精神[……]
以上列举的心悸加剧发作之类的症状,尤其对其实例,能对该发作的发展和经过情况稍加细致地观察就会知道,它们是最容易由精神交互作用引起的。
其他,如单纯的头痛、眩晕,或复杂的强迫观念等,也可以同样由此加以说明,例如头重,或因过劳或睡眠过度,其他如产后或肠炎之后等,都会因头部有异常的感觉而使患者的注意倾注于此
。注意与感觉的交互,越发引起敏感。即使是在事实早已消失之后,由于预期恐怖引起的注意固着状态,[……]
以上所说的心悸加剧发作,换一种说法,也可以说只是一种恐怖感受的表现。从根本上讲,所谓恐怖,乃是对自己将要发生灾害的预想,或预感到危险即将降身时产生的一种感受。在突然受惊的时候,膈肌要向上提起,感到胸内压迫。腹部下陷、下腹无力、心悸加剧,呼吸急促、头部血液上涌、手足有乏力感、口内干燥,舌根痉挛,身体震颤,精神不安,联想中断、注意固定等,出现各种各样的现象。这时,如果不作周密的自我观察,也只不过是象往[……]
以上所说是直接看到心脏病患者后的一种体验。另外,有的是因为长时间护理父亲的半身不遂,或因看到情死的溺水尸体等。有了这类体验,在以后的某种机会,有的就会为此而引起神经症。弗洛伊德、杜布瓦及其他很多学者,对于这种神经症的发病原因称之为潜在观念、或观念复合体潜在的意识状态解释为加给患者精神上的种种坏影响。不过,这些学者们对这种感受体验为什么竟然会成为潜意识的问题,似乎都未给予应有的注意。
这种潜意[……]
显示精神交互作用最为典型的是精神性心脏症。神经性心悸加剧这一名称,是因为交感神经的过敏状态,或因为容易被误解该处似有解剖上或物质上的某种原发性异常而特意命名的。它是发作性神经症的一种。
例如,倘若忽然看到因心脏病而苦闷得象是要死去了的患者,任何人都必然会产生极大的恐怖感受。而且,有的人会考虑我也能这样吧!从而成为持续焦虑不安的缘由,便会引起心悸加剧的发作。再如在俟后的日常生活中,虽已忘却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