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度归档:2013年9月19日

本疗法的原理

心理矛盾

所谓思想矛盾,是我对“但愿如此”、“必须这样”的思想愿望和实际情况,即预计的结果相反,因而发生了矛盾等情况暂定的说法。

所谓思想,是对事实的记述、说明或推理。而观念只不过是某一事物的名目或暗语。它们可以比喻为在镜子中的影子。这种影射出来的影像就是思想或观念。由此可知,观念或思想,不可能经常是按照原样直接相等于原始事实或实体的。

人们并不了解这种观念和实体之间的差异,常常依据个人的思[……]

继续阅读

绪言

疾病的治疗,根据诊断,方可决定。未能弄清疾病的实质和症状的病理就施治,其罪过所及可以说是无法衡量的。对神经质的诊断,除一般器质性疾患外,还要和由各种精神病及其他异常人格引起的症状加以鉴别,并须探究它和其他症状并发的缘由,必须研究所谓疲劳性神经衰弱症、身体的及精神的过敏性素质等的并发情况。因此,疗法要适应该病的本质和状态,还要注意随机应变,不能机械地拘泥于某种模式,或必须戒除象矫角杀牛那样仅拘泥于症[……]

继续阅读

无所住心

对人们健康的注意作用,佛家有所谓“诚无所倚,其心意生焉”的说法。所谓无所住心(译者注:“住”,停留的意思。“无住”,佛家语。无所住着,随缘而起,乃万有的实相也。无所住心即分散注意而不集中指向或固着于一点。)是指我们的注意力并不集中指向或固着于某一点,而是全部精力不断移动,注意的指向全面分布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我们接触事物才能随机应变,才能立即采取最恰当的行动对它加以应对。例如在电车上,一面看着书[……]

继续阅读

精神的调和作用

上述原理,从另一方面来看,还可以用精神调和作用来加以说明。例如,室外白铁维修店的噪音干扰非常令人讨厌,但是,自己敲打马口铁的声音,尽管距离自己耳边很近,却不感到额外讨厌。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伴随自己敲打的声音,与敲打的动作相呼应,注意一张一弛,精神与之调和一致的缘故。在刚开始感到屋外声音的干扰时,如能自己主动使注意力与之吻合,不久,精神也会与之协调,便能一面听这声音,一面读书或计算。再如坐船时[……]

继续阅读

注意与意识的关系

关于注意与意识的关系这–问题,例如有曾看到过中风患者而引起恐怖的甲乙二人。俟后,经由某种机会,甲引起了临场苦闷,乙发生了定型的半身不遂症。那么,甲乃是神经质,他由于害怕自己是否也会突然失神昏倒,因而不肯去群众场合或剧场和大街等。这样,他应属预期恐怖,所以不会发生剧烈的感动或意识混浊现象。因此,我认为对他使用从外形着眼的临场苦闷这种病名,倒不如使用血逆昏倒发作恐怖或心悸加剧发作恐怖,这种反映病症内[……]

继续阅读

关于注意

关于注意的冋题已在第一编《实质》中讲过。但是,还必须进一步补充有关治疗上的一、两件事。

如前所述我们去干本能性的事情,已经习惯了的事情或经常接触的事情,之所以并不感到费力,是因为对它们未曾自觉地加以注意,即只是所谓无意识地注意。与此相反,遇到关系自己生存的重大刺激,或者主动性努力越大的事就越能引起当事者对这一事件的注意。对于这些则将会伴随着出现明显的意识活动。我们的日常行为只有在这种刺激、努[……]

继续阅读

主观的涵义

关于主观或体会一词的意义,必须在此稍加解释。首先,所谓主观或者体会,就是人的感觉和情绪,就是反应和行动,就是它本身或某事件本身的意思,是业已脱离评判的直观或自我感觉的原始状态。看来禅家所说的“初衷”或近重博士所说的“一段论法”(译者注:初级论述的思考方式)也就是这个意思。对于自己的近视,不加任何观察和批判,习惯性适应这种原始状态的自我感觉就是主观。人们都不会注意自己的胃在什么地方这类的问题,只是适[……]

继续阅读

神经质疗法的着眼点

根据以上阐述的观点,我的神经质疗法,就是对疑病素质的情感施加陶冶锻炼疗法,针对精神交互作用这一症状发展的机制,消除其思想矛盾,并要顺应上述注意、情感等心理状况来应用这些措施,而且要按照患者的症状和体会,经常使之体验顺从自然的问题。这乃是一种根本性的自然疗法。

因此,我不重视使用夏科氏疗法那种暗示疗法,同时我也不赞同那些奇迹般的疗法。另外也不采用宾斯万格式痴呆疗法之类机械的生活正规法,以及杜布[……]

继续阅读

情感法则

我对于神经质实施情神疗法的着眼点,侧重于情感方面,而不着重放在道理和意识方面。所以,须要进一步对情感问题稍稍加以说明。首先是情感法则,即作为情感的实际情况,大致可从以下几点来考虑。

第一,要顺从情感的自然发生,听任感情自然发展。情感过程一般构成山形曲线,一升一降最后终于消失。

例如对待痛苦和烦闷等,要任其自然地发展,要忍受这一过程,不久它就会逐渐消失。通过我的静卧疗法,也可以看到这种情况。高知县土[……]

继续阅读

(2)纯真的心地

在上述治疗过程中,我注意了指导患者懂得去体察和发挥纯真的心地和自己原始的性情,以及不蒙骗自己的精神。

所谓纯真的心地,乃是对我们原有的朴素的情感不妄加否定或歪曲。人类首先就是以这一情感事实为本才会有所发展的,在善恶是非标准确立之后,既不能是机械拘泥这一标准的理想主义,也不能是只求满足自己心愿的自我本位主义。当人们想要干事情的时候,如果遇到讨厌的麻烦事倩,必然会从这种朴素的心地出发,希望想办法把它[……]

继续阅读